粉体表面改性你了解多少?

2019-04-19
来源:金戈新材料

  粉体表面改性是指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粉体材料表面或界面进行处理,有目的地改性粉体材料表面的化学性质,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它是集粉体加工、材料加工、材料性能、化工、机械等于一体的新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改善粉体颗粒的分散性、稳定性和相容性;

  提高粉体颗粒的化学稳定性、如耐药性、耐光性、耐候性等;

  改变粉体的物理性质,如光学效应、机械强度等。

  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1. 物理涂覆:利用高聚物或树脂等表面改性剂对粉体表面进行物理处理而达到表面改性的工艺方法;

      2. 化学包覆:利用吸附或化学反应使颗粒表面改性的方法;

      3. 沉淀包膜:利用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的方法;

      4. 机械力化学改性:利用超细粉碎及其它强烈机械作用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

      5. 高能改性: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电晕放电和等离子体照射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6. 其它表面改性方法:接枝改性、酸碱处理、化学气象沉淀物理沉淀。

  粉体表面改性的工艺:

      1. 干法工艺:工艺简单,适用于各种有机表面改性剂,特别是非水溶性的各种表面改性剂。

      2. 湿法工艺:表面改性剂分散好、表面包覆均匀,适用于各种可水溶或水解的有机表面改性剂、表面表面改性剂等。

      3. 粉碎与表面改性合二为一工艺:工艺简单,一定程度上提高粉碎效率,但温度不晚控制,包覆率不高,表面改性剂有被破坏的可能。

      4. 干燥与表面改性合二为一工艺:可以简化工艺,但干燥温度一般在于200℃以上,且难以确保均匀牢固的包覆。

  粉体表面改性剂:

  表面改性剂主要有硅烷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等。

  1.    硅烷偶联剂:目前国内的产品开发速度加快,产品品种、质量明显提高,生产能力不仅能满足国内所需,还大量出口欧美和日本市场。

      2. 铝酸酯偶联剂:目前,相继开发了液态、水溶性铝酸酯偶联剂产品和兼具有助磨和改性作用的新产品,不仅应用范围扩大,而且使用方便。

      3. 钛酸酯偶联剂:目前,钛酸酯偶联剂开发了水溶性产品以及针对特定用途的专用分散改性剂和复合改性剂。如用于船舶漆填料和颜料的专用改性剂、无机纳米粉体分散与抗团聚改性剂等。

  影响粉体表面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

      1. 粉体原料的性质:比表面积、粒度大小、粒度分布、比表面能、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团聚;

      2. 表面改性剂配方:品种、用量和用法;

      3. 表面改性工艺:表面改性剂的特性、如水溶性、水解性、沸点或分解温度等;

      4. 表面改性设备:表面改性设备性能的优劣,不在其转速的高低或结构复杂与否,关键在于所选工艺的特性。


阅读114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