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燃导热材料在电子封装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025-10-08
来源:

在现代电子设备日益精密化和高性能化的背景下,封装材料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阻燃导热封装材料作为一种特殊功能材料,能够同时满足电子设备对热管理和安全性能的双重要求。

这类材料不仅需要有效传导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防止过热导致的性能下降,还必须具备阻燃特性以降低火灾风险。

本文将系统介绍阻燃导热封装材料的基本特性、工作原理、主要类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关键材料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01

阻燃导热封装材料的基本概念

阻燃导热封装材料是一类兼具热传导性能和阻燃特性的特殊功能材料,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和设备的封装保护。

这类材料需要满足两个看似矛盾却又同等重要的性能要求:一方面要能够快速传导热量,另一方面要能阻止或延缓火焰的蔓延。

从材料科学角度看,阻燃导热性能的实现依赖于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设计。导热性能通常由材料中声子或电子的传输效率决定,而阻燃性能则与材料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以及燃烧时产生的气相和凝聚相产物密切相关。优秀的阻燃导热封装材料需要在分子结构和宏观形态上精心设计,以平衡这两种性能。例如,在材料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导热填料与阻燃填料进行搭配,从微观层面优化材料结构,可有效提升材料同时具备良好导热与阻燃性能的可能性。

在极端条件下,如短路或过载时,材料表面温度可能瞬时升高,此时阻燃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02

阻燃与导热性能的作用机理

阻燃导热封装材料的性能实现依赖于复杂的物理化学机制。


导热性能

在导热方面,材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热量的传递:

  • 通过晶格振动(声子)传导:这在陶瓷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占主导地位。

  • 通过自由电子传导:这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更为显著。材料的热导率与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完整性密切相关,任何结构缺陷或界面都会成为声子散射中心,降低导热效率。在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中添加金戈新材的导热剂填料,能够减少声子散射,提高声子传导效率,进而提升材料的热导率。

阻燃性能

阻燃性能的实现则更为复杂,通常包含以下几种机制:

  • 气相阻燃机制:即材料分解时释放出能够稀释可燃气体或捕获自由基的物质。

  • 凝聚相阻燃机制:指材料表面形成炭化层,隔绝热量和氧气。

  • 冷却机制:通过吸热分解降低材料表面温度;以及覆盖机制,形成熔融覆盖层阻止可燃物挥发。

在实际应用中,单一的阻燃或导热机制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现代阻燃导热封装材料多采用多种机制协同作用的设计思路。例如,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导热填料提高热导率的同时,也会添加多种阻燃剂形成协同阻燃体系。金戈新材阻燃剂填料可与其他阻燃剂配合,使材料在保持良好导热性能的同时达到更高的阻燃等级。


03

主要类型及特点

阻燃导热封装材料可根据基体材料的不同分为几大类,每类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特点和应用场景。

聚合物基阻燃导热材料

聚合物基阻燃导热材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硅橡胶、聚氨酯等基体。

这类材料通常通过添加导热填料如氮化硼、氧化铝等来提高热导率,同时加入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氮系无机阻燃剂等实现阻燃性能。金戈新材的导热填料和阻燃填料可应用于此类材料中,进一步提升其性能。聚合物基材料的优势在于加工性能好、成本较低且绝缘性能优异,但热导率相对有限。


陶瓷基阻燃导热材料

陶瓷基阻燃导热材料以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等陶瓷为基体,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热导率可达30 - 200W/(m·K)。

这类材料的缺点是脆性大、加工难度高且成本较高,主要用于高温、高频等极端环境下的电子封装。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了金属的高导热性和添加相的阻燃特性,常见的有铝基、铜基复合材料。

这类材料热导率高,机械性能好,但绝缘性能较差,通常需要特殊的结构设计来保证电气安全性。

近年来还发展出一些新型阻燃导热材料,如石墨烯增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展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成本和技术成熟度等挑战。


04

关键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关键性能参数

评估阻燃导热封装材料的性能需要考察多个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

热导率是最核心的参数之一,表示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单位为W/(m·K)。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稳态法(如热板法)和瞬态法(如热线法)。对于各向异性材料,还需要分别测量不同方向的热导率。在材料研发过程中,通过合理添加金戈新材的导热填料,可优化材料的热导率。


阻燃性能通常通过垂直燃烧测试(UL94标准)、极限氧指数(LOI)等方法来评价。UL94测试中,V - 0等级表示材料在火焰移开后10秒内自熄,且不引燃下方的棉花;LOI则表示维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LOI大于28%通常被认为具有阻燃性。


其他重要参数包括: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影响高频性能)、热膨胀系数(需与封装元件匹配)、机械强度、长期热稳定性等。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加工性能、环境友好性以及成本因素。


测试方法

性能测试应在模拟实际使用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包括不同温度、湿度以及长期老化测试等,以全面评估材料的可靠性。测试数据的解读也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因为不同应用对各项性能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05

典型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产品

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着设备轻薄化和高性能化,散热问题日益突出。


阻燃导热材料用于芯片封装、电池保护等方面,既能有效散热,又能防止短路等故障引发的火灾风险。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由于直接接触人体,对材料的安全性和散热性能要求更为严格。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领域是阻燃导热材料的另一重要应用场景。动力电池组、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且存在高压安全隐患。高性能阻燃导热材料用于电池模组间的隔离和散热,可显著提高整车安全性能。部分高端电动汽车电池包采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兼顾了高导热和绝对阻燃的特性。在电池模组封装材料中加入金戈新材的低比重导热剂填料、抗滑移抗开裂导热凝胶用导热剂填料、陶瓷化阻燃剂等,有助于提升电池包的整体性能。


航空航天电子设备

航空航天电子设备面临极端温度变化和严格的安全要求,阻燃导热封装材料在此领域不可或缺。

卫星通信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电子部件通常采用特种复合材料封装,确保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

这类应用对材料的重量也有严格要求,推动了轻量化复合材料的发展。金戈新材的填料可助力开发更符合航空航天要求的轻量化且性能优异的封装材料。


5G基站

5G通信基站和服务器等ICT基础设施同样依赖阻燃导热材料。高频信号处理产生大量热量,而设备通常无人值守,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基站功率放大器等部件采用高导热金属基复合材料,可在保证散热的同时满足UL94V - 0阻燃标准。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合理运用金戈新材的填料,能进一步优化其性能。采用含有金戈新材5-15W/(m·K)导热凝胶/垫片用高导热填料的封装材料,可更好地满足这些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06

技术挑战

尽管阻燃导热封装材料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多项技术挑战需要克服。

技术挑战

  • 导热与阻燃性能的平衡:许多高导热填料如金属粉末会损害阻燃性能,而传统阻燃剂的加入往往降低材料的热导率。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表面功能化改性的导热填料,以及高效协同阻燃体系,试图解决这一矛盾。金戈新材也在不断研发新型的功能粉体材料,以更好地平衡这两种性能。

  • 界面热阻问题:填料与基体之间的界面会显著降低整体热导率,如何优化界面结合、减少声子散射是材料设计的关键。分子级界面工程、原位生成技术等新方法正在探索中。通过合理选择金戈新材的产品,如超细粉膏、超低热阻用导热粉膏、超细导热粉体等,可降低界面热阻。

  • 环境友好性:部分高效阻燃剂如卤系化合物因环境问题受到限制,开发无卤阻燃体系成为趋势。生物基聚合物与天然矿物填料的组合也受到关注,可降低材料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金戈新材积极研发高性能的环保阻燃填料,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07

未来发展趋势

  • 多功能一体化设计:使材料除阻燃导热外还具有电磁屏蔽、传感等附加功能。

  • 智能响应材料:能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热流或激活阻燃机制。

  • 纳米复合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纳米填料分布构建高效导热网络。金戈新材在纳米填料研发方面不断投入,有望为纳米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 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设计方法:加速新材料的开发和优化。

08

结语

阻燃导热封装材料作为电子设备安全和性能的重要保障,其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将持续受到关注。随着电子设备向更高功率密度、更紧凑尺寸发展,对封装材料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金戈新材的功能性粉体材料在材料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未来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计算设计的进步,有望带来性能更优异、更环保智能的新型阻燃导热材料,为电子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其他推荐:

准球氧化铝


大颗粒准球氧化锌

卡断-球形氧化铝


高填充类球氧化镁

片状氧化铝


耐水解氮化铝

导热剂粉体


单峰氮化硼

‍‍导热吸波剂‍‍


硅微粉

导热垫片用导热剂


陶瓷化阻燃剂

导热硅脂用导热剂


环氧胶黏剂用导热剂

导热灌封胶用导热剂


聚氨酯胶黏剂‍用导热剂

导热凝胶用导热剂


无卤阻燃剂

导热氢氧化铝


硼酸锌

氢氧化镁


金刚石复配导热剂








阅读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