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微粉(SiO₂),亦称为二氧化硅,作为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粉体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拓宽应用领域,对硅微粉进行表面改性显得尤为重要。
对硅微粉进行表面改性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调控其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解决其在应用中的关键瓶颈,从而提升其在复合材料中的性能适配性。以下从技术原理与实际应用角度展开分析:
一、改性的必要性:解决硅微粉的天然缺陷
高表面能与强亲水性
硅微粉表面富含羟基(-OH),易吸附水分子,导致在有机基体(如环氧树脂、硅橡胶)中分散性差,易团聚,填充率低。
改性手段:通过硅烷偶联剂接枝疏水基团,降低表面能,提升与有机相的相容性。
界面结合力弱
未改性的硅微粉与聚合物基体间仅靠物理吸附结合,界面易脱粘,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
改性效果:化学键合(如Si-O-Si)增强界面结合,提升复合材料抗冲击强度。
二、提升功能化应用性能
高填充与低黏度平衡
改性后硅微粉表面光滑且疏水,可提升填充量,同时降低体系黏度,便于注塑或涂覆加工。
导热与绝缘性能优化
通过表面包覆氮化硼(BN)或氧化铝(Al₂O₃),构建“核-壳”结构,降低界面热阻,提升导热率,同时保持高绝缘性。
耐湿性与稳定性增强
疏水改性后吸湿率从1.5%降至0.2%,避免水分子侵入导致的介电损耗(如覆铜板在85℃/85%RH环境下的剥离强度保持率从60%提升至90%)。
综上所述,硅微粉表面改性通过分子层面的调控,不仅克服了其天然缺陷对应用效能的制约,更赋予其多功能化的技术特性。这种"界面重构"策略不仅实现了填充效率与加工流动性的协同突破,更在热管理、介电稳定性等关键性能指标上展现出跨越式提升。改性后的硅微粉已成为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战略材料,在5G封装基板、大功率LED散热材料、高电压绝缘涂层等尖端应用场景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未来随着改性技术的持续迭代,硅微粉有望突破传统非金属粉体的应用边界,进一步推动电子、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材料革新,为先进制造业提供核心材料支撑。
金戈新材对硅微粉改性已有10+年研究经验,目前已拥有具有先进国际化水平的生产设备,高效生产;具有快速反应的研发团队,可根据客户所用基材、产品指标、工艺特色等选择合适的偶联剂研发对应产品或推荐对标产品,同时提供专业的售前售后支持以及分析测试服务,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功能性粉体解决方案。如有任何定制化需求,欢迎通过左下方申请试样,或致电0757-87572711联系我们。
其他推荐:
导热吸波剂 | ||
导热垫片用导热剂 | ||
导热硅脂用导热剂 | 环氧胶黏剂用导热剂 | |
导热灌封胶用导热剂 | 聚氨酯胶黏剂用导热剂 | |
导热凝胶用导热剂 | ||
金刚石复配导热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