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铝AMB基板热导率突破 265W/(m·K)?哈工大公开提升的关键细节

2025-09-30
来源:

2025 年市场报告显示,热导率 170W/(m·K) 的氮化铝(AlN)AMB 基板占据全球 89% 的市场份额。虽然AlN 陶瓷的理论热导率可达 319W/(m・K),但在实际应用中长期徘徊在 170W/(m・K) 左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传统工艺无法解决界面热阻的问题。当 IGBT 模块功率密度提升至 200-300W/cm² 时,这种热阻瓶颈直接导致芯片结温升高 15-20℃,严重影响器件可靠性。

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提出通过精准调控界面微观结构的技术方案,实现了 265W/(m`K) 的突破,提升幅度达 63%。该方案公开在一项《一种提高氮化铝AMB覆铜基板导热能力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202510657491.5)中。

技术突破的细节

哈工大方案由三个核心工艺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针对传统工艺的痛点进行了创新优化。

一是氢氧化钠热化学腐蚀。

采用 1:(1-4) 的 AlN 与 NaOH 质量比,在 300-800℃下腐蚀 5-20 分钟。这一工艺的关键在于利用熔融 NaOH 的选择性溶解特性,精准去除 AlN 表面的富氧杂质和低热导第二相,同时避免损伤基材本体。实验数据显示,500℃下腐蚀 10 分钟可获得最佳表面状态,这一温度远低于 AlN 的烧结温度(>1800℃),确保基材性能不受影响。

二是钎焊体系优化。

采用 Ag 58.2-60.2%、Cu 22-24%、In 13-15%、Ti 2-5% 的 AgCuInTi 钎料,在 770-780℃下保温 3-5 分钟。该工艺的核心突破是形成了约 50nm 厚的连续纳米 TiN 层,通过 TEM 表征可见,该反应层无明显缺陷,较传统工艺的 TiN 层热导率提升 40% 以上。

指标验证与材料标准

实验中,采用相同批次 AlN 基材的传统工艺样品热导率为 162.5W/(m・K),而经新方法处理的样品达到 265W/(m・K),提升幅度确为 63%。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同步提升至 150MPa 以上。SEM 图像显示处理后的界面无明显孔隙和裂纹;XRD 分析表明表面第二相特征峰消失,结晶度显著提高。

TEM 观察证实了连续 TiN 反应层的形成,这一结构大幅延长了声子平均自由程,是热导率跃升的核心原因。

专利指出,该新技术的产业化优势在于其与现有 AMB 生产线的高度兼容性。腐蚀环节可利用现有马弗炉设备,仅需添加陶瓷舟等简易工装;清洗和钎焊环节无需特殊设备改造,工艺窗口宽,有利于保证量产一致性。从材料拓展性来看,通过调整腐蚀剂配比和工艺参数,该技术已在氮化硅(Si₃N₄)基板上实现验证,热导率提升幅度达 58%,显示出良好的材料适配性。这为高功率电子封装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当然,实验室成果到量产应用仍需验证长期可靠性,但这一技术路径所展现的界面工程创新思路,可为突破 AMB 基板热导瓶颈提供了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其他推荐:

准球氧化铝


大颗粒准球氧化锌

卡断-球形氧化铝


高填充类球氧化镁

片状氧化铝


耐水解氮化铝

导热剂粉体


单峰氮化硼

‍‍导热吸波剂‍‍


硅微粉

导热垫片用导热剂


陶瓷化阻燃剂

导热硅脂用导热剂


环氧胶黏剂用导热剂

导热灌封胶用导热剂


聚氨酯胶黏剂‍用导热剂

导热凝胶用导热剂


无卤阻燃剂

导热氢氧化铝


硼酸锌

氢氧化镁


金刚石复配导热剂







阅读8
分享